涉縣“環境皆山”,中為盆底,清漳南北(當地稱上下河郊為“西路”、“東路”)一貫,漳,源高流低也;東西(當地稱“北路上”、“南路”)對沖者,南北枯河也。山水大勢決定了,南來北往,東奔西走,多跋山涉水。跋山,即上,尤其西上、南上,出境皆山西,是為“上山西”。 鄧小平的女兒毛毛(鄧榕)寫道:“從涉縣,西通黎城要飛躍東陽關(皇后嶺),北去遼縣(左權)要翻過溫城嶺,東達武安要直下太行山,南向林縣(林州)要橫渡濁漳河。太行險關和漳河天塹構成的圍護,使得以赤岸為核心的涉縣盆地有著天然的屏障庇護?!薄帮w躍”、“翻過”、“直下”、“橫渡”,這四個詞兒也表明,從河北、河南,經涉縣到山西,都是“上”的。 ![]() 小時候,聽說,到河南店,一溜上,是椿樹嶺、神頭,什么寬嶂口、江家莊口,前邊是響堂鋪,最后一個村子了,再往前就是山西小灣、大灣,也叫“下灣”、“上灣”,小口,東陽關、皇后嶺——口語也叫“黃蒿嶺”,山雨一度認為,這個嶺上長滿黃蒿?!吧狭它S蒿嶺”,這是老輩兒人的口邊話。這話叫山雨曾經認為:山西在黃蒿嶺上。也許路遠了,并不抵別覺得西去有“上坡”的感覺,倒是幾次坐車回涉縣,在江家莊路口一帶,望見韓王山,見韓王山幾乎與腳齊平,才知道自己可能己身處太行山層巒疊嶂的最高層了!回來的時是“下”,去的時候,一定是“上”!上山西!黎城方向。 順河上,先是“槐樹嶺”,后是“石門嶺”,再后邊是“毛嶺”,魏家灣?劉家莊、賈家莊,清泉,就是山西的了。麻田,桐峪,小村兒不數說了。好象有個“結束”村?什么結束了?是下溫城嶺徹底結束,達平了嗎?聽先父講,八、九十年代,他去山西買羊,在溫城嶺這邊,見大車停了,司機們往車轱轆上潑水,水立即汽化蒸騰,原來,溫城嶺上下來,16里地,車閘都是剎著的,輪子都快著火了。山雨相信了,溫城嶺是得上的,不然就到不了左權縣城,更到不了榆社、太谷和太原,即到不了山西。 山西,真的是得上的,所謂“上山西”,可不是虛言假語,誰杜撰的。 山雨 癸卯榴月之末 于古沙安樂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