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中國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市上園鎮小北溝村陸家屯組附近的早白堊世義縣組陸家屯層。一塊完整且面積不小的化石標本被挖掘了出來,看起來像是兩只生物疊在一起,雖然不知道在干嘛,但可以直觀的確定是兩個不同的物種。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這塊化石標本就被收藏進了渤海大學的實驗室并未受到研究。但實際上這組化石揭示了一些不得了的信息。 直到7年后的2019年,韓剛教授和加拿大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學者吳肖春博士在渤海大學的實驗室中留意到了這塊化石標本,隨后他們展開了研究。也因此獲得了全新的信息:原來早白堊紀時候的小型哺乳動物居然能捕食恐龍? 中國遼寧罕見化石標本:定格恐龍被捕食的瞬間強壯爬獸是一種類似于現代獾的哺乳動物,它們的體型在半米左右,是一種三尖齒獸目的肉食性動物。而鸚鵡嘴龍是一種生活在早白堊紀的亞洲的一種植食性的恐龍,是已知最早的有角恐龍,它們成年后的個體可以體長達2米。 這兩個物種感覺上似乎沒什么交集,但在這塊化石上,它們似乎正在展開殊死的搏斗!只見這只體長46.7厘米的強壯爬獸撕咬著體長119.6厘米的鸚鵡嘴龍的左肋,利齒已經深入其胸腔,它的左爪緊扣鸚鵡嘴龍下顎;的鸚鵡嘴龍雖然體型大了不少,但卻沒有合適的反制手段,只能將強壯爬獸的左后腿被夾在自己折疊的左腿間。 如此靈動的場景揭示了一個事實:強壯爬獸主動襲擊了活著的鸚鵡嘴龍!那會不會只是強壯爬獸自己瞎擺弄的? 吳肖春及其同事認為不是的,首先該鸚鵡嘴龍的骨架上沒有任何齒痕,如果它早死了,應該會被很快啃食;其次這兩只動物可以說是糾纏在一起的,強壯爬獸戲沒有那么多;最后是爬獸位于鸚鵡嘴龍背方位置,也表明爬獸是攻擊者。 意義重大在2005年的時候,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同行在學術期刊《自然》(Nature)發表一篇文章,里面揭示了一種“爬獸吃恐龍”現象,研究者在爬獸胃中發現了鸚鵡嘴龍的骨骼殘留,這說明爬獸會吃鸚鵡嘴龍,但當時研究者普遍認為爬獸吃的是鸚鵡嘴龍的尸體,畢竟它們身體懸殊很大,而且此前沒有相關紀錄。 但這次這個化石就證明了爬獸是能抓活著的恐龍來吃的!吳肖春博士表示,陸家屯地區目前發掘出來的動物種類很多,有14屬17種恐龍、7屬7種哺乳動物,因此如果繼續在該地區發掘,也許還能找到類似生動捕獵的化石! 研究人員們認為,這塊化石之所以如此靈動完整,可能是因為強壯爬獸在行兇的時候,剛好被火山噴發后的火山灰和隨即趕到的火山泥石流定格了瞬間,留下了這么罕見的一塊化石。 下一步,這些研究人人員們希望能繼續在中國遼寧陸家屯源于火山噴發的沉積層中發現這些的具有還原早白堊紀生態的物種斗爭標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