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一下那些在國外大受歡迎的中國傳統工藝吧。如果你聽說在某部劇集中可以看到劍仙大戰吸血鬼的混搭場面,那么很可能就是“霹靂布袋戲”。布袋戲起源于17世紀的閩南地區,是一種結合了制作藝術和表演藝術的傳統戲曲。布袋戲種類繁多,有霹靂布袋戲、金光布袋戲、劍俠布袋戲等等。傳統工藝者使用布袋做成人物木偶,通過操縱木偶在幕布上進行表演。厲害的操偶師甚至能“十指能弄百萬兵”、“十指道盡古今事”。除此之外,一只好的戲偶從頭到腳,包括絲滑的頭發、彩繪的妝容、刺繡的服裝都是珍貴工藝的展現。在國內,布袋戲甚至登上了電視節目,還創下當年臺灣地區電視節目的最高收視率97%。早在2000年,布袋戲電影《圣石傳說》就曾在日韓與泰國上映。近幾年以布袋戲為靈感的《東離劍游記》系列在歐美上線。其在西方觀眾中頗受好評,甚至推出了以此系列為原型的手游。蜀錦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和著名的傳統工藝,也是四川成都一帶所產特色錦的通稱。蜀錦具有兩千年的歷史,與南京的云錦、蘇州的宋錦、廣西的壯錦一起,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錦。 它是多用染色的熟絲線織成,用經線或緯線起花,交錯編織而成。常見的蜀錦圖案包括花鳥、人物、山水、神話傳說等各種主題,以及鳳凰、龍、獸首等傳統吉祥紋飾。其特點是紋理清晰、圖案瑰麗、色彩鮮艷,立體感強烈。在去年的成都大運會上,獎牌的綬帶便運用了蜀錦織布工藝。很多漢服也會采用蜀錦的織布工藝,同樣受到不少外國友人的喜愛。玉雕,就是使用玉石進行刻劃、雕琢和打磨,創造出各種藝術品和工藝品。因地域不同,中國玉雕分為四大流派,即北派、南派、海派、揚派。北派玉雕極具北方厚重渾樸的地方特色,通常作品莊重大方、古樸典雅;南派玉雕主要集中在廣東、福建兩省,因長期與東南亞地區往來,玉雕風格細膩巧妙、構思新穎;海派玉雕主要集中在上海及周邊地區,海派玉雕造型生動、嚴謹精細,具有豐富的人文色彩;揚派玉雕主要集中在揚州、蘇州兩地,揚州玉雕體量巨大、做工精細,透視感、空間感都處理得細致入微;除此之外,玉雕的雕刻手法也多種多樣,包括線雕、薄意雕、浮雕、凹雕、俏色雕、鏤空雕……在國外,玉雕工藝已不算稀奇,許多外國人都接觸過中國傳統玉雕工藝,甚至精于此道。2014年我國“子岡杯”首次引入國外玉雕藝術家的作品。來自加拿大的雕刻師萊爾·索佩爾也曾憑借其作品火了一把。不同的是,一些國外大師們將玉雕“玩出了新花樣”,產生了各種“怪異”的玉雕作品。鼻煙壺指的是盛鼻煙的容器,小可手握,便于攜帶,更是被稱為“袖珍藝術品”。明末清初,鼻煙由歐洲引進,愛好“精致飾品”的清代人便發明了精美的容器——鼻煙壺。從皇帝到達官貴人再到文人雅士,都以擁有精美的鼻煙壺為榮。鼻煙壺主要分為京派、冀派、魯派、粵派,形成了鼻煙壺最具特色的四大流派。如今,人們嗜用鼻煙的習慣幾近絕跡,但鼻煙壺卻作為一種精美的藝術品流傳下來,而且長盛不衰。此前,TikTok上一個網友分享的一條關于鼻煙壺的視頻,播放量超過210萬。#snuffbottle(鼻煙壺)標簽下的視頻播放量已經超過140萬。國外網友們紛紛在評論區里感嘆:“技藝高超”“太美了,神奇的天賦”。有的老外甚至拿起手機開始合拍,露出大拇指為驚人的中國手藝點贊。比如其中之一的瑪麗與莊智博夫婦,其藏品囊括了近三個世紀中國鼻煙壺工藝的珍品,少有藏家可以與之媲美?!?/span>景泰藍,中國的著名特種工藝品之一,正名“銅胎掐絲琺瑯”。景泰藍主要采用融合了銅、鉛和玻璃的特殊釉料,并在金屬胎上繪制圖案而成。景泰藍造型華麗,制作自然也是需要繁瑣的手工工藝的。包括制胎、掐絲、點藍、燒焊……再加上其雍容的外表,其價格自然不菲。因此,其也常被用作婚嫁之禮、饋贈親友之物、贈送國際友人的禮品等。不得不提的是,十次國禮九次藍,景泰藍在國禮中獨占鰲頭。比如背景APEC期間送給各經濟體領導人的《四海升平》。而在國外博物館中,也有不少景泰藍的身影,有的甚至將景泰藍放在顯眼的位置,在國外當了一把“鎮館之寶”。瓷胎竹編是一種傳統的中國手工藝品,其借鑒烘籠、酒缸外圍護層的造型,使竹絲緊貼胎體編織成型。簡單地說,瓷胎竹編就是給瓷器做一個竹編的護套,主要作用是為了瓷器隔熱,同時也還起到一定的裝飾效果。其主要挑選特長無節瓷竹,品質必定要好,但常常一根高大的竹子能用的只有一小部分,故有“百斤竹,只取八兩絲”的說法。除此之外,瓷胎竹編工藝還要經過破竹、烤色、去節、分層、定色等十幾道手工操作工序,才能制作出可用于編織的竹絲。因此,在古代,瓷胎竹編往往價格也不低,常常作為皇室貢品。1915年,四川瓷胎竹編在首屆“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嶄露頭角,榮獲銀獎,并被西方人譽為“東方藝術之花”,名震中外。而由中國舉辦的“九章·竹編”特展在法國巴黎著名藝術機構盧浮宮展出,也引起了法國觀眾的廣泛興趣和好評。手藝人用湯勺在一張很小的畫板上用糖畫畫,或者是“糖畫轉盤”,都是許多人兒時滿滿的回憶。糖畫,顧名思義,就是以糖做成的畫,亦糖亦畫,可觀可食,它民間俗稱“倒糖人兒”、“倒糖餅兒”或“糖燈影兒”,分為平面糖畫與立體糖畫兩種。而糖畫的制作題材也非常豐富——小說、戲曲人物、吉祥花果、飛禽、走獸、文字……不同于其他傳統工藝的繁雜工藝,糖畫的制作相對于“簡單”,但也很考驗手藝人的技藝。由于制作相對“簡單”,在國內,尤其在廟會、集市等較大型活動,經常能看到糖畫的小攤。對于早對其司空見慣的國人來說,糖畫攤擺在眼前,或許都“懶得瞅它一眼”,但糖畫卻真實地驚艷了一幫老外!世界各地的小伙伴們也表露出了對糖畫“情真意切”的心聲:此前,就有美國博主發布的糖畫接力話題登入抖音熱榜,最高位置TOP5,話題播放過億。單條數據點贊140w+,累積吸粉接近30w,話題帶動超幾十位海外達人參與互動挑戰,引爆一波海外糖畫挑戰潮流!螺鈿,主要是用螺殼與海貝磨制薄片,拼成人物、花鳥、幾何圖形,再鑲嵌在器物表面進行裝飾。螺鈿工藝制作過程十分繁復,且材料稀有,因此制作成器耗時又費力。其中,螺取材于河蚌和海貝,經打磨后螺鈿表面的虹彩會隨著光線的角度變換,具有十分強烈的視覺效果。再加上螺鈿大多有精美的圖案,故其價格也不會低,妥妥的“奢侈品“。大多會被運用在首飾珠寶上,因此也有首飾中的“愛馬仕“的美譽。螺鈿作為傳統的工藝品材料,已經被引入國外并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歡迎和認可。你還知道哪些火到國外的中國傳統工藝呢,歡迎在評論區向我們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