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內卷不斷加劇,青少年無疑是被功利教育思想荼毒的一代人。 焦慮、暴力、抑郁等精神疾病的發病年齡逐年下降,發病率逐年走高,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尋求心理咨詢師和專業心理教育機構的幫助。而這些無處排解的“憂愁”正不斷引發新的悲劇。 當然,要想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首先要了解他們在想什么? 01.“媽媽,我不想上學了”這是發生在我上司身上的真事。 上司的老公是個生意人,經常出差,女兒自小與上司相依為命,為了女兒能有一個明媚的未來,我的上司果斷裸辭,做起了全職媽媽。 女兒也沒有辜負她,自小成績優異,從小學到初中成績名列前茅,基本不用家長操心,并且考上了深實驗,是大家眼中“別人家孩子”的代表。 對于全職在家的上司來說,這樣的結果是對她最大的慰藉 ,但一切都在女兒高一時候戛然而止了。 那年,女兒14歲,她告訴爸爸,自己不想讀書了…… 當丈夫把女兒的想法告訴她時,猶如晴天霹靂,而且作為母親,她根本不知道女兒何時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她接受不了這樣的事實,著急忙慌質問女兒,女兒哭著說她覺得自己特別壓抑,經常失眠,頭發狂掉,呼吸不暢……女兒說她已經拼盡全力與這樣的狀態對抗,但是她真的沒有力氣了,她想休學一段時間,歇一歇。 和所有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的家長一樣,上司心疼女兒,但更揪心孩子的未來。 她去了孩子的學校,從同學口中了解到,女兒的抑郁癥情況已經出現半年多,一直怕家長擔心,女兒一直獨自承受。 她帶女兒去見了心理醫生,女兒卻被診斷為“情感性精神障礙”,于是果斷給女兒辦理退學,進入漫長的治療期…… 這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家庭的考驗,而讓上司無限糾結的是:為什么我的孩子平日里看起來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得了這樣的??? 02.價值觀缺失導致的精神障礙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比焦慮和恐懼更好賣! 近幾年來,鋪天蓋地的在線教育廣告中,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您來,我們培養您的孩子;您不來,我們培養您孩子的競爭對手。 現在思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恐嚇。 后來,資本裹挾教育,教育資源壟斷日益加劇,家長不得不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 于是,越來越多的孩子們都出現了“空心病”的現象,也就是“價值觀缺失導致的精神障礙”。 而這種心理學疾病的常見表現就是抑郁、孤獨和自我缺失,甚至誘發自殺。 所以,孩子們越是乖巧自省,反而越痛苦。因為,很多問題不是生理層面的,也不是心理層面的,而是這個焦慮的社會造成的。 雖然,我們的文化屬性是多元的,但是對于學生來說,評價標準只有成績,略顯荒誕。 而我認為,如果要對教育有一個評價標準的話,那最應該的就是立德樹人。 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一個人對生活的態度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知識和技能。而如今的評價體系,連技能都不需要存在,只要有知識就夠了。 你不需要學以致用,只要會考試就行了。 所以,當成績成為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時,孩子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大,抗擊風險的能力會越來越弱,孩子成為整個家庭壓力的“終結者”,難免不出問題。 03.預防勝于治療,我們需要正確的教育觀首先,家長應該把控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緒,和顏悅色與孩子交流。 因為你起伏不定的情緒,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讓孩子無法對你產生信任和共情,讓孩子惶恐不安,無法靠近。 其次,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尊重孩子的隱私,做孩子堅強的后盾。 讓孩子成為自己,不是期待他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也不是成為你“夢想中的孩子”。在孩子的低谷期,能夠做他堅實的后盾。 最后,好好愛你的愛人,搭建和諧的家庭環境。 家是孩子避風的港灣,如果家中無寧日,孩子就失去了基本的安全感和對生活的希望。 如果,你的孩子已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請抓緊時間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 那些淋著大雨的孩子,都在等一把傘,傘下的人可以用最溫柔的語氣告訴他們:別怕,我們一直在! 而每個父母都有這樣一把傘,當你愿意為孩子遮風擋雨時,你就為他撐起了整個世界! 點擊藍字查看往期推薦 作者介紹: 曌露,企業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 用冷靜、專業的視角帶給你不一樣的認知,歡迎關注交流。 文章原創確權,盜用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