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味可樂B級,算次健康;經典可樂D級,非常不健康。 為補充維C喝了一堆果汁,結果全是C級,也就比喝最不健康的可樂好一點。 全脂牛奶都在不健康的C級或以上,脫脂、低脂牛奶反而是“健康”的A級…… 最近,走進新加坡任何一家便利店,都會發現日常愛喝的一些飲品,全被貼上了一個彩虹色的小標簽。 瓶身上放大的字母,顯示出這款飲品的營養等級“Nutri-Grade”,從A到D,健康程度依次遞減。 ![]() “Nutri-Grade”是新加坡正強制推行的一條重要法規,其中一些標簽界定的飲品,顛覆了我的認知。 在這個評級里,我們通常認為“健康”的飲品,比如養樂多、酸奶、牛奶等,全都變成了“不健康”的代表。 雖然新加坡人對各類法規已習以為常,但飲料分級如此嚴苛,卻是頭一次。 所以,輿論也是兩極分化。有的覺得沒必要,有的則認為方便識別飲品的健康程度,再也不用費力看配料表了。 對我這種成分黨來說,這個方法一目了然,很讓人羨慕。現在無論是天生反骨要反著買的,還是控糖減肥的,都有了參照。 為飲品劃分等級 “健康”與否一目了然 進入夏天,辦公室的同事們都開始嚴格控糖減肥。 我詳細分析了新加坡這條法規的分級標準,對照日常愛喝的飲料,發現大家都蠻有先見之明的。 比如無糖烏龍茶、黑咖啡,在這套標準里都屬于健康的A級,飯后消食的低糖乳酸菌,是B級,也還在健康行列。看完之后,大家都更有信心堅持喝下去了。 那么什么樣的飲品才算健康? 在“Nutri-Grade”標簽里,A級,表示健康;B級,相對健康;C級,徘徊在健康邊緣,屬于不怎么健康;而D級,就是徹底的不健康。 為了推行這個策略,新加坡線上線下,所有含較高糖分和反式脂肪的預包裝飲料,都要實行這個制度。 其中,C級和D級,在市場露出時,必須強制貼上Nutri-Grade的標簽,標明所屬等級。 牛奶、果汁、乳酸菌、可樂、運動飲料、植物飲料等,無一幸免。 D級飲品,既不能在任何渠道發布宣傳廣告,也不能冠名贊助任何賽事。 總之,沒一個符合新加坡的健康標準,看完趕緊喝口可樂壓壓驚,一查,手里的可樂也是D級。 ![]() 成分黨的福音 A、B類飲品大受歡迎 可以快速識別飲品的健康程度,對成分黨和減肥黨來說,Nutri-Grade堪稱福音。 所以自推行以來,A級和B級的飲品增長迅猛。 不過,標簽的界定讓不少人感到迷惑。 比如同樣是茶,為什么午后紅茶是B級,而生茶是D級?看起來人畜無害的麥芽乳是D級,而焦糖拿鐵卻是B級? 真實原因是,Nutri-Grade的主要衡量標準是“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 在每100毫升飲品中—— 含糖量≤1克,飽和脂肪量≤0.7克,為A級; 含糖量>1~5克,飽和脂肪量≤1.2克,為B級; 含糖量>5~10克,飽和脂肪量≤2.8克,為C級; 含糖量>10克,飽和脂肪量>2.8克,為D級。 同時,在這個標準中,A級飲料,不得含有任何非糖替代品,其它可含有允許使用的非糖替代品。 比如我們熟悉的東方樹葉、三得利烏龍茶,瓶身標注含糖量為0,屬于A級;星巴克速溶焦糖拿鐵是B級。 康師傅的酸梅湯、蜂蜜柚子茶之類,含糖量已經超過10克/100毫升,妥妥的D級飲品。 而大家的快樂水可口可樂,原味版是B級,經典版就升到了D級。 D級的全脂牛奶 不健康嗎? 所有評級中,牛奶的級別最讓人看不懂。 加了巧克力的牛奶為B級,而不加糖的純牛奶反而是D級?還有一些我們通常認為“健康有營養“的牛奶、酸奶,都被貼上了C級或D級的標簽。 我的內心真的閃過一個念頭,難道是它們不配嗎? 事實是,除了含糖量,“飽和脂肪量“也是唯二的重要考量因素。 簡而言之,“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都相對較低的,才屬于“健康”范疇;反之,就是“不健康”。 所以哪怕含糖量小于1克/100毫升,飽和脂肪量不過關,也達不到新加坡A級的標準。 就含糖量為0的全脂牛奶來說,其飽和脂肪量本身就不低,按照標準來評,很容易就是C以上的級別。 低脂、脫脂牛奶就好得多,基本都在A級。 維他奶、旺仔牛仔、純甄酸奶之類的奶制品,大多有較高的含糖量和飽和脂肪量,在新加坡非C即D。 對愛喝牛奶的朋友來說,這個標準確實有點兒讓人崩潰。好比期末考放榜,明明信心滿滿,結果卻沒有一科滿意。 但是必須注意,牛奶的評價不能簡單地以A最健康,D就不健康來判斷。 C以上的等級,恰恰證明,其中確實含有相應的乳糖和脂肪。而這些,也是人體所需,還是要視自己的需求來定。 嚴苛但有用 助力民眾戒糖 “Nutri-Grade”出自新加坡政府在2021年12月30日發布的《食品條例(第2號修正案)》,自去年年底開始推行。 目前的新加坡市場上,大部分飲品都已貼上標簽。 值得注意的是,該法規針對的不只是瓶裝飲料,到今年年底,手工現制的飲品也要實行營養等級標簽。 下半年到新加坡喝奶茶,菜單上應該都標注有Nutri-Grade。 之所以推行該法規,其實與新加坡日益增長的糖尿病患者有關。 早在2016年,新加坡就曾“向糖尿病宣戰"。當時,《海峽時報》曾報道,新加坡是糖尿病患者最多的第二大國家。 而新加坡人每天攝入的糖,有大半來自飲料,尤其是預包裝飲料。 為進一步遏制糖尿病的發展,過去7年,已經出臺了很多措施,但當地預估,2050年,新加坡糖尿病居民人數仍然可能達到100萬。 如果按照現有的新加坡人口預估,屆時,每6個人中,就會有1個糖尿病患者。所以,新加坡不得不設置嚴苛的飲品分級制度,以控制國民的糖攝入量。 不得不說,這個方法對我這種想控糖、對配料表又似懂非懂看的人來說,非常實用。 近年來,我國成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目前,超過1億多人受病癥困擾。 日常生活中,大家越來越重視控糖和降低脂肪攝入量,有人甚至將“日??靥恰弊龀捎媱?,每日嚴格執行。 不過,糖和脂肪也是身體營養均衡所需的養料,看分級標準的同時,我們也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