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心主神明,是五臟六腑之主。人體的臟腑,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都必須在心神的主宰和調節下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整體生命活動。心臟在身體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然而當下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出現了心臟問題,每年我國心臟病死亡人數高達54.4萬人。那么,究竟該如何呵護好心臟呢?其實一個小訣竅就藏在睡眠里!日前,英國牛津大學研究人員分析了8萬多名參與者,平均年齡在43-79歲之間,進行了長達近6年的數據追蹤。出乎意料的發現,與10:00-10:59入睡相比,晚上11:00-11:59入睡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高12%,在午夜或更晚入睡的人高25%,而晚上10:00之前入睡的人高24%。這意味著晚上10點到11點是心臟最愛的睡覺時間,越晚風險越大,而早了風險也不??!既然找到了心臟最愛的睡覺時間段,那么每天睡多久才最有益心臟呢?一項在2023年美國心臟病學會年會公布的研究顯示,失眠的人更容易發生心梗,風險比沒有失眠的人要高69%。同時,睡眠持續時間與心梗發生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睡眠時間過長或過短都可能增加發生心梗的風險。 與每晚睡7-8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5小時的人,發生心梗的風險升高56%。 與每晚睡7-8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6小時的人,發生心梗的風險升高14%。 與每晚睡7-8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9小時的人,發生心梗的風險升高33%。 可以發現,睡眠時長越短,心臟風險越大,最佳時長是7-8小時,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行!因此,養心的小訣竅確實藏在睡眠里,關鍵在于選對正確時間和時長!但是,身邊經常有人抱怨:“我不是不想10-11點間睡覺啊,就是睡不著??!”還有的人抱怨:“我也想一覺睡7-8個小時,可是每次睡5-6個小時就醒了,后面怎么也睡不著了!”出現這兩種情況,不妨試試γ-氨基丁酸(GABA),是腦體自然分泌的一種“睡眠氨基酸”,也是公認的“神經鎮定劑”,能夠幫助我們鎮定神經、創造睡眠誘導、舒緩情緒。 日常生活中,除了睡好覺、睡對覺,還有哪些小妙招能呵護心臟呢?中醫認為心臟屬火,對應的顏色是紅色。因此,養護心臟應多吃紅色的食物,如西瓜、紅棗、番茄、莧菜等。腳被譽為第二心臟,踮腳尖,可使心肌得到充足的氧氣供給,還能夠保證人的心率正常,有益于心臟健康。內關穴是全身對心臟調節作用最強的穴位,點揉內關穴能改善心肌缺氧缺血,有助于寧心安神。位置:伸開上臂,在前臂前區,從腕橫紋同上量3橫指,兩條索狀筋之間,即是內關穴。手法:按摩時用左手拇指指尖按壓右內關穴,按揉10-15分鐘,每日2-3次;再用右手以相同的方法按壓左側的內關穴,反復按揉即可。常吃油炸食物的人,與健康飲食的人相比,接下來6年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了56%。食用油經高溫加熱后會產生分子結構變化,如不飽和脂肪酸下降,部分脂肪酸變為反式結構,這樣產生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生活中情緒激動,愛生氣、發火的人,血壓越高,心臟也自然不會好。因為情緒的變化,會使人體內腎上腺激素的分泌發生變化,從而導致心臟跳動過速,影響心臟跳動頻率,對心臟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