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北京一位帶娃的老人,陪著孩子在小區樓下玩耍。僅僅半個小時之后,老人就感覺有些頭暈、乏力等先兆中暑癥狀。半個小時之后,老人帶著娃回了家?;丶抑?,老人不舍得開空調,自己呆在悶熱、西曬的房間里休息。家里人等了很久,發現老人一直睡不醒。這時,家里人才發現了不對勁...老人已經出現嚴重的意識障礙了。救護車把患者送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時候,醫生發現老人的體溫已經超過42℃,診斷為熱射??!可惜,即使經過了7小時的搶救,老人還是出現了多臟器衰竭,不幸離世。就在同一家醫院里,一天之內收治的、同樣患上熱射病的患者就超過10名!其中,被送進ICU的并不止這位帶娃老人。這也算不上什么稀奇事。畢竟,北京72年來首次連續三天破40℃,天津氣溫一度熱到41.8℃,直奔全國第一。除了這兩地,其他多省也出現了極端高溫天氣。醫院接診不同程度的中暑患者數量,也接近往年七八月份的數量了。天氣預報播報氣溫不到35℃,但是人一出門,就立馬汗如雨下,感覺不太舒服。當氣溫超過40℃的時候,不少人感覺已經熱得無法呼吸了。而“人都要熱死了”這句話,從抱怨也成為了現實...一種通常發生在老年人、兒童、慢性疾病患者的身上,叫做經典熱射病classic heat stroke,死亡率高達50%以上。另一種呢,叫做勞力型熱射病exertional heart stroke。高溫戶外從事劇烈體力活動的運動員、環衛工人、軍訓學生等屬于高危人群。由于他們大多從事集體活動,容易被及時發現、送醫,所以死亡率低于5%。“發高燒也這樣啊。雖然不舒服,但是趕快降溫不就行了。這個病有這么危險嗎?”有些人可能會有類似的想法。但這種病并不同于發燒的生理性反應,體溫不受42℃發燒最高體溫天花板的限制,屬于病理性改變,可以產生嚴重的后果,甚至死亡!這種不受體溫調節機制控制的體溫過高(hyperthermia)具體分為兩個階段:一般來說,人體在高溫環境(超過32℃)下,或劇烈運動時都會出汗。這種升高完全在體溫調節機制的控制之下。比如研究表明,在有空調的室內健身房里做高強度的運動的時候,我們人體最高的核心體溫或能超過41℃,但絕不會超過傷害性的42℃。身體會出現多種變化,幫助散熱。比如我們的身體會為了適應,擴張皮膚血管,幫助散熱。另外,在補充水分之后,汗腺也會大量分泌汗液來幫忙散熱。等到了失代償階段的時候,體液不足,血液循環障礙,導致我們的腦、心臟、肝腎等器官血液灌注開始不足。大腦會做出優先判斷。比起出汗散熱、維持體溫,此時最需要滿足的是重要器官的最低生存需求。這就是為什么患者的表現是渾身滾燙,但體表很干燥,沒有什么汗液。為什么說熱射病可怕?打一個比方:燒水的時候,只要水壺里還有水,壺中水和壺體的最高溫度就是有限的,不會把水壺燒熔化。可是水燒干之后呢?水壺的溫度不再受水的沸點---100℃的限制,繼續飛速升高。水壺可能就被燒壞了?;忌蠠嵘洳〉幕颊呔拖襁@種燒干水的水壺,你說危不危險?怪不得不少人描述得上熱射病之后,內臟都像煮過一遍!很多老年人在家,不舍得開空調,就很容易得上熱射病。他們覺得自己也沒有怎么出門,處于室內環境當中,應該很難中暑。但事實上,現在的室內環境也沒有多涼快,身體散熱機能下降,危險性很高。要是不舍得開空調的電費,可能得不償失。進醫院看病的費用,比空調電費只高不低!先兆中暑和輕度中暑一般會出現頭暈、頭痛、耳鳴、眼花、惡心、嘔吐等癥狀,但這些癥狀比較輕微。熱射病是中暑最嚴重的一種。典型癥狀為高熱、無汗、意識障礙(昏迷)、呼吸衰竭等。夏季高溫天氣來臨時,我們需要注意做好防暑工作,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下。即使在室內,也注意多補充水分。如果是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則需要多加注意室內降溫。一旦出現身體不適等癥狀,及時到醫院就診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