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 id="x4tek"><noframes id="x4tek"></noframes></object>

<th id="x4tek"></th>
  • <dd id="x4tek"><track id="x4tek"></track></dd>

    <li id="x4tek"><object id="x4tek"><cite id="x4tek"></cite></object></li>
  • <tbody id="x4tek"><pre id="x4tek"></pre></tbody>

    1. <th id="x4tek"><track id="x4tek"></track></th>
    2. 分享

      一文吃透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納稅調整過程(更新版)

       CPA研習社 2021-03-31

      侵權必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以及其他商業用途。

      本篇講解視頻及講義已上傳【C粉之家】:

      當我們測算所得稅費用計算是否合理的時候,往往會用利潤表中,利潤總額乘以母公司稅率,如果差異較大,便會進入附注,查看所得稅費用科目“會計利潤與所得稅費用納稅調整過程”。

      這張表從利潤總額乘以母公司稅率開始,經過一系列的調整后得到的所得稅費用金額等于利潤表披露的金額。下面具體說說:

      1、永久性差異要調整。

      所得稅費用分為當期和遞延,即,要么當期納稅,要么以后要納稅,對于永久不納稅的收支,對所得稅沒影響,就不能歸入企業所得稅支出,即所得稅費用。因此,所得稅調整表,調整的就是利潤總額中永久不納稅的收支,從而調出一個只有當期和遞延的所得稅費用。因此調整過程表中有這么兩項“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常見的有,超支的業務招待費、職工福利、工會經費、廣告宣傳費、捐贈、稅收滯納金、罰金、罰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未取得合法票據的費用支出等)以及“非應稅收入的影響”(常見的有國債利息收入、免稅政府補貼、居民企業間利潤分紅等),都是反映永久性差異。

      2、暫時性差異如果當初確認遞延所得稅費用,則不會造成所得稅費用變動,比如100萬的資產減值損失,當期所得稅費用計算的時候,利潤總額要加回100萬計算所得稅,假設稅率為25%,那么當期所得稅費用就是調增100*0.25,而對于該項資產減值損失造成的稅會暫時性差異,我們要確認一筆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確認遞延所得稅費用-100*0.25。如此,當期所得稅費用與遞延所得稅費用呈現一增一減的關系,對于所得稅費用整體沒有任何影響。

      但是,無法預計未來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未對該項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那么就會造成當期所得稅費用增加25萬,但遞延所得稅費用由于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因此未有減少,從而整體所得稅費用增加25萬。因此,我們看到調整過程表中有一項“本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

      還是前述例子,如果2018年沒對該項資產減值損失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019年預計未來能夠產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于是在2019年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同時,遞延所得稅費用為確認-25萬,該事項由于對2019年當年應納稅所得額沒有任何影響(資產減值損失確認在2018年度),從而對2019年當期所得稅費用沒有影響,因此,2019年當期整體所得稅費用由于該筆去年的資產減值損失本年確認遞延所得稅費用而調減25萬。這就是調整過程表中的“使用前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

      再引申一下,如果該筆壞賬在2019年收回,從而壞賬準備本期轉回,轉回導致2019年當年資產減值損失減少,利潤總額增加,因此2019年當年應納稅所得額應當調減這塊減值損失的影響,如果該筆減值損失在2018年度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那么2019年度就不存在轉回遞延所得稅資產,從而2018、2019年均不存在對遞延所得稅費用的影響,然而這兩年都對當期所得稅費用產生了影響,2018年歸類為“本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2019年歸類為“使用前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如果2018年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那么2018年就對當期和遞延所得稅均產生了影響,一增一減,影響抵消,2019年因壞賬轉回,從而遞延所得稅資產轉回,對2019年當期和遞延所得稅資產均產生了影響,一減一增,影響抵消。

      3、可抵扣虧損類似于可抵扣暫時性差異,如果當期確認也不會產生影響,不確認則會造成影響。原理同上,比如2018年產生可抵扣虧損100萬,當年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費用,當年不用交稅,因此所得稅費用為零,但我們用利潤總額(假設等于可抵扣虧損100萬)乘以稅率算出所得稅費用為-25萬,原因就是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費用25萬,因此歸入“本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2019年產生200萬應納稅所得額,足以彌補2018年可抵扣虧損,由于彌補了2018年可抵扣虧損,因此2019年應納稅所得額減少,從而當期所得稅費用減少,而由于2018年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019年也無從轉回,因此對遞延所得稅費用無影響,從而導致整體所得稅費用減少25萬,歸入“使用前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

      4、“調整以前期間所得稅的影響”。上年匯算清繳,導致上年確認的所得稅費用變化,從而確認在本年所得稅費用(該處理因各事務所而異),然而與本年利潤總額以及應納稅所得額無關,因此你用本年的應納稅所得額算出來的所得稅費用還需要加上確認的去年匯算清繳補提的所得稅費用,才是利潤表中反映的所得稅費用。比如,今年利潤總額100萬,假設等于應納稅所得額,那么今年的當期所得稅費用為25萬,然而利潤表中有30萬,為啥,就是因為還有5萬是2018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結果導致補提的所得稅費用。

      5、“稅率調整導致期初遞延所得稅資產/負債余額的變化”。也不難理解,也是與利潤總額和應納稅所得額無關,與前述一樣,橫空出世直接影響所得稅費用的。比如期初有25萬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本期由于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稅率由上期的25%降為20%,預計期初的25萬遞延所得稅資產對應的100萬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未來將按20%稅率轉回,因此本期期末根據新的稅率調整遞延所得稅資產余額,調減5萬,進而調增遞延所得稅費用5萬。

      6、“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的影響”。合并報表用的是合并利潤總額整體乘以母公司的稅率,然而有些子公司適用不同稅率,如為高新企業,享受優惠稅率15%,子公司的所得稅費用按照15%計算,合并層面的所得稅費用是母公司的加上子公司的,因此直接用母公司25%的稅率,顯然會多算所得稅費用,此時就要對這10%差額的稅率進行調整。這跟前述的影響一樣,都屬于既與利潤總額無關,也與應納稅所得額無關,直接影響所得稅費用核算金額的因素調整。

      ◆常見問題

      1、附注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會披露“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明細”往往會披露期初期末金額,那么如何與所得稅費用調整表進行勾稽?

      答:期初期末差額,即為未確認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的新增和減少,乘以所得稅稅率之后,新增即對應“本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減少則對應“使用前期未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的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或可抵扣虧損的影響”,因此二者相加即為期初期末差額。比如,2018年合并報表可彌補虧損總額100萬,遞延所得稅資產科目之當期未確認披露100萬,2019年合并報表部分子公司繼續虧損100萬,部分子公司盈利彌補了50萬,那么整體2019年底可彌補虧損100+100-50=150萬。如此,乘以稅率后,新增的25萬即為未確認的影響,減少的12.5萬即為使用前期的影響,兩者相加凈額12.5萬,即為對2019年度整體所得稅費用的影響,也即期初期末差額50萬*0.25的金額。

      2、政府補助確認了遞延收益,如何體現在納稅調整過程表中。

      答:原理同壞賬準備。比如2018年收到政府補助100萬,80萬遞延收益,分5年直線法攤銷進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2018年當年20萬營業外收入(或其他收益),稅法上100萬在2018年要納稅,形成的稅會暫時性差異。如果2018年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則2019年20萬轉入損益時,這部分損益不再納稅,從而2019年當期所得稅費用調減,轉回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則調增了遞延所得稅費用,因此一減一增,對2019年當年所得稅費用整體無影響;如果2018年未確認遞延所得稅,2018、2019兩年均應在納稅調整過程表中體現,分析同前述資產減值損失,不再累贅。

      3、壞賬核銷如何調整,因為不同于壞賬轉回,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導致壞賬準備核銷,壞賬準備與應收賬款要對沖,凈額進資產減值損失。具體核銷處理分析詳見“應收賬款審查(附核銷處理、欣泰電氣舞弊邏輯)”

      答:舉例說明,2018年應收賬款余額100萬,確認壞賬準備80萬,資產減值損失80萬,2019年確認收不回來,壞賬準備沖80萬,應收賬款沖100萬,差額進資產減值損失20萬。如果2018年確認了遞延所得稅資產80*25%,屬于正常確認,不產生所得稅費用差異,2019年核銷時,實際損失產生,向稅局備案,可稅前抵扣100萬,因此應納稅所得額調減80*25%,從而當期所得稅費用調減80*25%,而遞延所得稅資產的轉回80*25%,導致遞延所得稅費用的增加,從而一減一增,對2019年整體所得稅費用無影響。即,如果2018年確認了遞延,則兩年均不需要專門調整,如果未確認,則兩年均需專門調整。

      4、股份支付是否要專門調整。

      答:對于股份支付形成的管理費用是否可稅前抵扣,應當結合稅局要求,如果不能,即使以后行權也不可以,則應當確認為一項永久性差異,在“不可抵扣的成本、費用和損失的影響”列示。

      --END--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

        国产精品白丝av网站-色噜噜狠狠综曰曰曰-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