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將1928 年至 1937年在商代殷墟遺址出土的豐富文物和遺跡,于2014 年 12 月 10 日,由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發布了"古代中國文物郵票 — — 殷墟"郵展,借此提示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并邀請人們去游覽那輝煌的時光隧道。
在河南安陽渭河之濱,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由政府主導的科學考古,盡管條件簡陋,風險極大,但提取了大量的甲骨、青銅器、陶器、石玉、貝殼等各類器物,從而證實了中國上古時期商代存在的事實,這對中國歷史的劃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我們應當永遠銘記。


















 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四九年以后,這部分早期民國政府提取的考古文物已流轉到了臺灣。但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更多的文物考古還在繼續,對商代文物與時具進的研究,在大陸獲得了舉世屬目的成果,尤其令人震驚和興奮的是婦好墓的發掘,其絕對年代的可信、出土器物數量之巨、種類之繁,可同殷墟的早期發掘相互對照與印證,它們都屬中華歷史文物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人們去完整地對待和考察它們。
殷墟墓地
 殷墟--婦好墓
 婦好墓出土的幾件立體古玉雕件,無可非議它們都帶有標型學的意義:






民國時期對于殷墟的考古幾年間有過十五次之多,并留下了完整而寶貴的記錄,我們不妨挑選一些帶有廣泛代表性的圖片加以認識和了解:
牛鼎

 當時出土時的歷史照片,除了牛鼎還有一個鹿鼎,兩件商代青銅器都無比珍貴。
 同時提取的鹿鼎


1934年十月 發現青銅鼎的西北崗大墓,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同時出土了鯨魚的肩胛骨,這會有何解釋?
 在出土的眾多十分精美的石、玉類器物中,我們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加以展示:



 紀念郵票中的“大理石虎首立雕人身”,也應是發掘出的重器,雕工精美細膩,神態夸張,體型巨大,重28.46公斤。人與獸結合帶給人們無限的猜測與想象,這里展示它的側面和背面,以及當時出土時的狀態: 


出土的商代玉琮
 玉象
 石蟬

同今日一樣,考古發掘都帶有危險性,需要有軍隊、警察和武警的保護才得以展開進行。








 美國地理雜志上的一篇文章,老年的殷商考古者石璋如:吾志未竟、吾業未成!

中國的考古事業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去探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下面已經埋藏了幾千年的寶藏?,F在,當那些文物靜靜地展示在各個博物館時,你可曾想到過和感激過那些為此事業默默奉獻一生的工作者?我借此文《殷商祭》表示對遠古先人和已故殷商考古者的祭奠與感念。
|